“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自己的CPU芯片呢?”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订了《瓦森纳协定》,对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中国尖端科技实施全面封锁。1996年博士毕业后的胡伟武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那时的胡伟武十分不服:“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自己的CPU芯片呢?”
后来33岁的胡伟武带头组建课题组,开始自主CPU芯片的研制。2002年8月10日凌晨,一台安装了“龙芯1号”芯片的计算机顺利启动,这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CPU芯片。
图源:央视《面对面》
胡伟武回忆说,黄令仪老师65岁退休了,受胡伟武的聘请来到龙芯中科,年近80了依然一天到晚拖着鼠标,盯着屏幕查电路。胡伟武曾劝告黄老师:“给年轻人把把关就行,别亲自干了。”黄老师脱口而出:“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
“中国不缺院士,缺的是像Intel这样的企业。”
自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2001年到2010年龙芯研发经费投入超过4亿元,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总体成果却并不显著,作为带头人的胡伟武也受到社会的质疑。
就在举步维艰的时候,很多国外芯片公司主动找到胡伟武表达了“合作”的意向,提出给予授权或合资办企业,但他都拒绝了。他说:“其实它们就是四个字——缴枪不杀。你要了人家技术,就会丧失你的研发能力。如果中断了自主研发过程,你就只能跟着它,它给你什么,你要什么,很受牵制。”
龙芯开始市场化运作,对处理器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龙芯团队也放弃原有事业编制,从中科院计算所辞职下海。胡伟武承诺从此以后不评奖不评职称,放弃院士申报。他说:“中国不缺院士,缺的是像Intel这样的企业。”
直到2015年,通过调整产品定位,龙芯销售额过亿元从亏损走向了盈利。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2018年国内芯片行业遭到西方某些国家的刻意打压,通过授权使用国外成熟指令系统的做法行不通了,胡伟武说这相当于“把地基都拔了。”
“有半年时间茶不思、饭不想,后来突然想到这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胡伟武透露
如今,基于“龙架构”所创建的龙芯信息生态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在国内的应用越来越广。近日,龙芯中科联合合作伙伴,发布了29款自主工业系列产品,全部基于龙芯打造的国产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
谈及人们对龙芯的评价,胡伟武说:“希望人们买龙芯不是因为支持自主,而是基于它性价比的考虑。另外,人们提到龙芯、提到这帮人时,觉得他们还是做实事的,说到能做到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