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断供、缺涨、替代对中国半导体业的深刻影响下,2021年末的ICCAD及魏教授发布的IC设计业数据格外引人注目。尽管包邮区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但太湖之滨大会到场人数仍然可观。
由于篇幅较长,我们整理了今年ICCAD报告的三大意外和三大惊喜,引用数据来自ICCAD年会官方微信,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前往查阅。
意外1:20.1%增速不及全球
来源:ICCAD
2021年中国芯片设计业销售额预计为4586.9亿元,比2020年的3819.4亿元增长20.1%,增速比去年的23.8%意外地回落了3.7%。
与此同时,IC Insights 和WSTS的预测数据显示,全球前25大半导体企业年销售额同比2022年增长26%,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成长25.6%,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这项数据背后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和全球头部企业的表现大相径庭,其他企业营收增长在2021年是普遍现象。
意外2:珠三角首次负增长
来源:ICCAD
按区域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增速49%,京津环渤海地区同比增长76.7%,而珠三角地区有报告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降低36.9%。
而从城市来看,2021年除了深圳(-46.4%)和香港(-21.7%),其他城市的设计业都录得正增长,排名第一的济南市更是增长了193.9%。
同时,深圳设计业销售额从2020年的1300亿元大幅降低至2021年的697.1亿元,上海凭借1200亿元拿下全国第一,这也印证了上文所述深圳某头部企业对IC设计业大盘的总体影响。
也可能是出于相关考虑,往年最重磅的数据之一——中国TOP10设计企业的销售额在本次报告中也并未公布。
意外3:12.7%的全球份额
来源:SIA
2021年下半年,根据SIA(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全球各地区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数据,中国大陆占5%,和2020年持平,美国占47%。
WSTS预计2021年全球芯片市场规模为5530亿美元,ICCAD本次公布的设计业全年销售换算后约为705.7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2.8%,和去年的13%相比基本持平。
尽管各方统计口径有所差异,但应该看到,我们的全球市场份额并没有因为国产化进程而迅速扩大,中国半导体企业的目标应该是星辰大海。
惊喜1:完善的IC产品体系
来源:ICCAD
2021年有413家企业销售额超过1亿元,对比2020年暴涨124家,成为有数据以来最强劲的一次增长。同时,32家企业人数超过1000人,增加了3家。
这表明,第一梯队的总体规模在扩大,成为中国半导体业的中坚力量。正如报告中魏少军教授总结道,我国的集成电路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是全球最为完整的芯片产品体系之一。
在高端芯片领域逐渐摆脱全面依赖国外产品的被动局面,涵盖了数字、模拟、射频、功率、存储等所有领域。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正行进在“从有到好”和“从好到优”的大道上。
惊喜2:持续攻坚和关键突破
来源:ICCAD
2021年,芯片大师从媒体角度感受到的是,我们报道的国产半导体从材料、设备、EDA到IC产品和终端应用,能够真正称之为“先进”且市场认可的产品在增加,以前涉足甚少的“冷板凳”也开始由企业落座。
魏少军教授列举了近十年来的设计业突破,包括5nm数字电路设计、复杂模拟芯片设计、高性能GPU、AI和自动驾驶芯片、软件定义芯片架构、近存计算芯片。
惊喜3:生态、信念和信心
来源:立创商城【2021中国工程师生态报告】
最后,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信念和信心。
正如魏教授所言,我们不仅在意客户对我们的态度,在意市场的变迁,也在意产业链上游的变化。前些年,当我们在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上游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为下游用户不愿采用我们的产品、对我们的产品的严苛指责而感到沮丧。
2021年有很多主观和客观因素、利好和利空,但最终的结果是,国产厂商开始孕育并完善自身的产品生态,将不可能、不会用变成了工程师口中的试试看、正在用。
同时,也要看到,资本正如脱缰野马般吹大产业泡沫,回归本源才是正道。
“集成电路成不了风口上的猪,更要防止别人把你变成风口上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