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看俄罗斯芯片市场的规模和潜力。
2017年至2021年7月期间的146,000条俄罗斯海关记录显示,俄罗斯在大约 2021年上半年进口了价值近4000万美元的散装芯片,而新冠疫情之前的年进口量大致在超过6000-7000万美元。
这也就意味着,与其他类似规模的经济体相比,俄罗斯并不会在芯片进口上花费大量资金。在大约5500亿美元的全球芯片市场中,俄罗斯每年消耗大约 0.1%的半导体,即价值约5亿美元,这既包含直接进口的散装芯片,也包含集成在成品中的半导体。
而在半导体终端市场上,Bernstein分析师认为,俄罗斯的购买量仅占全球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出货量的2%左右,以及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的1%。
同时,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俄罗斯直接购买的芯片相对便宜,采用成熟的工艺或较旧的设计,比如汽车、工业设备和电机控制芯片等,这是由于俄罗斯经济依赖重工业,民用领域依赖成品进口所致。
哈佛商学院教授 Willy Shih称,俄罗斯很大一部分进口芯片是用于工业设备以及开关和电机控制等物品的模拟半导体。
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2017-2021年间,俄罗斯进口额最高的品牌依次是:英飞凌、Integra(射频器件)、三菱、赛米控、ABB、富士等。
尽管英飞凌成为了俄罗斯的进口“头牌”,但作为一家年营收124亿美元的巨头,俄罗斯四年半不到6000万美元的订单也算不上大客户。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不包括德州仪器(TI)和ADI公司的重大贡献,这两家最大的模拟芯片制造商基于成熟技术,而俄罗斯可能通过迪拜和其他地方的分销商采购大量芯片。
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在俄罗斯的芯片进口来源地中,德国、中国大陆、美国、中国香港和芬兰占前五位。其中,四年半内从德国进口了近1亿美元的芯片,中国大陆则不到2500万美元,和美国、中国香港接近。
而前十大来源地中,除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外均为欧美国家。如此看来,被欧美断供后俄罗斯企业似乎从中国寻求货源的可能性较大。
存储器是俄罗斯另一个进口规模较大的品类。
2021年的前七个月俄罗斯共进口了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存储芯片,全年进口市场规模预计与2019年的7500万美元接近。
从品牌来看,全球超过80%的闪存和DRAM市场由三家公司控制:SK 海力士、三星和美光。根据ImportGenius的数据,三大厂中三星在俄罗斯的业务最大,除2020年外,每年销售价值约1500万美元的存储器。
想必看到这里大家有了大致的判断,如果欧美对俄芯片制裁将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俄罗斯必然会从欧美之外的发货地寻求供应商。
同时,预计俄罗斯最难买到的芯片将是模拟、控制器和功率类等,或者说是工控、汽车用途。此外,存储器市场也不小。